民族医药

我国民族众多,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各民族医药也随之发展,除了汉民族的中医药外,其他如苗、蒙、藏族等少数民族也发展出灿烂的医药文化。少数民族药中主要有苗族医药、傣族医药、维族医药、藏族医药、彝族医药和蒙族医药。其中苗医和藏医已经形成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其他几种民族药通过国家和民间的保护也得到挽救和发展。


蒙古医学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医学的组成部分。蒙医药学治疗强调“求本”“扶正祛邪”“调理三根”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治疗原则,采取以药物、外治、饮食起居等多种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
雪域高原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就以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萌生了颇具特色的传统藏医。藏民族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与疾病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藏医药学完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并在预防保健、疾病诊疗、调理康复等各项医疗活动方面形成了独到的技术,在中国传统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瑶医的概念是症宽于病,症是广泛的,包括了病,而病则是具体的,如同一痧症,其中包含了数十种痧病。所以瑶医治疗时具体针对的是病,只要病相同,则主专方治疗。这种治疗主张有其长处,但也有不足。而覃氏瑶医因熟悉中医辨证,因而在治疗实践中往往结合辨证用药处方,这对提高疗效起到了极大作用,在针对性基础上补充了灵活性。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